苏轼曾言: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做岭南人。”今天,凭借先进的冷链技术,荔枝从岭南到全国各地变得唾手可得,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价格高低而已。然而,在唐宋时期,若想品尝到新鲜的荔枝,却必须冒着重重风险,从遥远的岭南之地运送到长安。那时,荔枝的运输困难重重,杜牧在诗中写道: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”这句话道出了运送荔枝的艰辛:烈日下疾驰的马匹,承载着千里之外的鲜果,每次运输,都可能有无数的马匹因劳累而死去。从岭南到长安的距离足有5000里,而荔枝在运输途中,会在一天之内颜色、香气、味道发生变化。
然而,令人惊奇的是,杨贵妃却在她的生辰那年六月初一,享用到了新鲜的荔枝。那个时期是如何解决荔枝运输问题的,如何做到把新鲜的荔枝按时送达,成为了历史的谜团。对此,马伯庸将这一历史事件写成了七万字的小说《长安的荔枝》,该书一经发布便受到了广泛好评,并被许多人视为职场的宝典。基于该小说,改编的电视剧《长安的荔枝》也于6月7日正式上映。
展开剩余77%电视剧的故事从上林署的一个小官李善德说起。李善德字良元,是上林署中最底层的九品官员,主要负责照料花草。对他来说,花草比人更容易相处。一天,他好心去替人照料被暴风压塌的牡丹,却因为一个突发事件,卷入了一场由圣人下达的奇异命令——要求送来岭南的鲜荔枝。这个命令显然不合常理,但无一人敢于拒绝。从右相到司农司,再到上林署,所有人都推托不愿接受,最终任务落到了李善德的头上。大家都明白,接受这个任务几乎意味着死亡——谁也不愿为这件事冒险,大家便一致推给了李善德——一个平日里不合群、也常被忽视的小人物。
此时的李善德,刚刚借了钱,打算通过购买妻子生病时卖掉的房产来安定家庭生活,享受天伦之乐。谁料横祸突降,他不得不背负起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为了求得一线生机,他四处奔走,甚至找到了权臣鱼承恩求助。然而鱼承恩的回答却让他心头一沉:“原来你就是那个倒霉的荔枝使啊,如果真送不到,那就只有以死谢罪。”李善德深知,如果他死了,自己的债务将无处偿还,妻子和女儿也将沦为他人玩物。经过一番深思,他决定孤注一掷,亲自奔赴岭南,历尽艰险,破解运输过程中涉及的三大难题。
与此同时,李善德的舅子郑平安,也被卷入了一场更为复杂的权力斗争。靖安司的卢奂找到他,要求他偷听右相使者与岭南刺史密会的情况,并寻找双方勾结的证据。郑平安,原本是长安的首席陪酒侍郎,日常无官无职,专职劝酒、陪宴。由于偷听密会被捕,他不得不在威胁面前屈服,最终选择伪装成右相使者,前往岭南进行调查,试图通过假扮右相使者的身份来取得证据,为自己脱身。然而,郑平安的计划并不顺利,刺史得知潘宝去世的消息后,开始怀疑郑平安的身份,危机四伏。
剧中的主线围绕着李善德如何成功运送荔枝的故事展开,同时也穿插着郑平安在复杂的权谋斗争中的困境。与原著中单纯聚焦于李善德的运送任务不同,电视剧新增了郑平安这一情节,将权谋与运送荔枝的故事巧妙结合。随着剧情的发展,李善德和郑平安两人最终殊途同归,彼此的命运交织在一起。
观众对这部剧的评价颇为分化,尤其是对人物设定和剧情的改编。部分观众指出,剧版删去了李善德妻子的故事,将其转变为亡妻的回忆录,并增加了不少原创配角,这让原著粉丝感到失望。同时,也有观众对雷佳音的演技提出了不同看法。有人认为,雷佳音的演绎没有展现出李善德应有的悲凉与隐忍,反而让角色显得有些油滑和窝囊,这让人对他的表演产生了质疑。
尽管如此,许多人依然对剧中的还原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。小人物李善德的无奈与坚韧,郑平安在权谋中的挣扎,都被演员们诠释得非常到位。尤其是在唐代背景的置景、光影运用以及演员的表演上,制作团队的用心得到了充分体现。
对于小青来说,这部剧的主线情节紧扣荔枝的运输与权谋的交织,确实让人欲罢不能。每一集都让她沉浸其中,期待接下来的剧情发展。小青也表示,会继续追下去,看雷佳音和岳云鹏的表现如何变化。她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,分享自己对这部剧的看法,并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。
文/小青
发布于:山东省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